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美报称,最近,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激化,中国发动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战役,使用古代文献、学术研究、地图和技术数据来支持中国的领土主张。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15日报道说,经过数十年的沉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在进入了疯狂的阶段,其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热门争议问题上:中国与其他六方围绕南海一块可能富含石油的区域进行的争吵,以及中国与日本围绕一小块土地发生的激烈争斗。
报道称,对一些中国学者来说,现在对这种工作的强烈需求与他们在职业早期的经历几乎构成了完全的反差。有些人说,过去几十年,领土争端往往被视为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中国当时对破坏与邻国的关系存有顾虑。
一位中国教授说:“政府过去一向强调双边关系的稳定,所以进行公开研究,比如对钓鱼岛,是不切实际的。不能写这方面的论文……找不到地方可以公开发表这类文章。”
一些中国学者说,不过,在经历2010年中日特别激烈的争斗后,官员们担心限制研究削弱了中国提出理直气壮的领土主张的能力,导致中国在与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的对峙中处于劣势,日本科研界面临的限制较少。
此后,中国对地图和其他文献的关注度提高了。
报道称,中国与日本因为钓鱼岛引发的争端,也许看上去小题大做。但是,这场争斗对中日两国国内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对美国也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外交人士和专家担心,如果争端继续下去的话,可能导致误判,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爆发实战,把美国这个受条约约束的日本盟友也拖入战争中。
报道称,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姿态日益坚定,是民族主义以及战略、经济利益等复杂因素的驱动。
报道指出,地图——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已成为格外关注的领域,中国科研与学术机构源源不断地公布地图集、三维图像和两处争议区域的概略图。
中国新版护照上配备的地图包含一块虚线部分,突出标明了中国对南海提出领土主张的区域。就连天气预报也作出了改变,增加了“争议区域”的预报内容。
但是,一些国际学者质疑近来如春笋般涌现的历史研究和技术数据能够给中国的领土主张增加多少可信度。不过,中国学者说他们的工作是扎实过硬的,有些学者设法不依靠中国文献,而是寻找外国资料来支持中国的主张,由此提高研究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