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 在一间空荡荡的客厅里,6岁的科科(音)默默地看着她最亲近的人:因为不得不抚养她而满腹怨言的奶奶。
法新社6月12日报道称,科科是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之一,他们的父母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进城打工,但无力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他们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许多老人年老体弱,而且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科科60岁的奶奶说:“我真的不想管她。”“我身体很不好,一身病痛,但不得不抚养她。有时我生病,全身疼痛,也没人管我。”
科科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子里,周围是大片的稻田和绵延的小山。科科平时上幼儿园,有时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
科科的奶奶说:“我真的感到沮丧,但有什么办法呢?”科科的父母在北京打工。
报道称,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留守儿童很多,有时占到所有儿童的50%以上。留守儿童的困境在去年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时贵州的5个男孩在冬天烧木炭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中四个男孩是留守儿童,与年老体弱的祖母一起生活。在此事引起的广泛关注中,一些人批评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够,但许多人表示同情。
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常寄钱回家,却只能一年回家乡一次。
当时官方的新华社说,这些儿童的非正常死亡暴露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存在的严重问题。
报道称,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农村的穷人到城市谋生,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生活水平。中国现有农民工2.63亿,今年就任的新领导人已重新开始推动城镇化。
虽然城市的工资比较高,但生活费用也高,中国的户口制度又使生活在异乡的人无法享受当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福利。
全国妇联5月的一份报告说,留守儿童中有近一半的父母双双外出,近70%与老人一起生活,这些老人绝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4的儿童有其他监护人,7%单独居住。
报告说:“因为和父母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生活照顾、安全保护和接受教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亲情缺失。”
报告指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成长环境均劣于受父母监护的儿童。
但是许多家庭认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经济上的回报意味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与科科同村的熊姓妇女至今仍为年轻时不得不在家照顾儿子女儿,未能早早出去打工感到后悔。她说,当时一方的老人身体不好,不能带孩子,另一方的老人已经在照顾别的孩子。
“带孩子太累了。如果当时老人能帮着带孩子,我就能早一点出去打工了。”
但是老人们说,因为身体差、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孩子缺乏权威,他们感到照顾孩子力不从心。
一对复姓欧阳的老人已经83岁高龄,耳背,行动不便,10多岁的孙女跟他们一起生活,但是老人与孩子几乎没有交流。
祖母说,没有人打扫屋子,读大学的孙女每个月回来一次,才打扫一次。
86岁的万黛珍(音)身体硬朗,14岁的孙子跟着她已经13年了,虽然感觉精力充沛,但她也觉得孩子在父母身边会更好。她说:“孩子真的很想爸爸妈妈。他不怎么听我的。”
对于72岁的老人郑福涛(音)来说,给12岁的孙子辅导功课早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他说:“一二三四年级还可以。但他上中学以后,学了生物、英语就不行了。26个英语字母我只认识C。”(编译/殷欣)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