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当地农民在整理搬运刚收获的马铃薯(2013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 台湾媒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2014年及今后农业农村工作定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
据台湾“中央社”网站1月19日报道,2014年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全文约1万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中新社表示,文件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一号文件发布后,政策细节更趋明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报道称,对于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件锁定的“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重点,包括要完善中国大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报道指出,文件要求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陆官媒评论称,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大陆,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报道还说,每年由中共中央发布的第1份文件,俗称中央一号文件。按惯例,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某项内容,往往意味大陆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路透社网站1月20日称,中国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新华社19日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文件指出,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文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三个导向”:“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报道指出,文件锁定了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八项任务,粮食安全保障排在首位。具体包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收储;保障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对于备受瞩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件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严格耕地保护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报道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文件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
“三农工作”其他五项重点任务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报道指出,2013年底召开的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一号文件的讨论稿,并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要装中国粮;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