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3年7月4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留学生毕业典礼上,非洲留学生与老师一一握手致谢。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英报称,中国政府进军非洲谋取资源已有十年之久,但至今仍受形象难题困扰。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5日报道称,指摘接连不断:中国工头让工人劳累过度或虐待工人,中国移民偷猎和非法采矿,中国商人用便宜货在市场上与当地商贩抢生意。随着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和外交联系不断增强,文化关系方面尚有欠缺。
这些难题在中国境内也日益明显,因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前往东方追寻好运。具体数字难以统计,但有当地媒体估计,仅广州一地就有20万名非洲商贩,这个南方城市因移民众多而被一些人称为“巧克力城”。
来自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的移民涌入广州批发商品销往海外,这里的文化紧张气氛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浓厚。当地人声称这里的非洲人数量自金融危机以来实际上已经减少,此外警方也在打击证件不全的商贩。
遇到文化障碍的不仅仅是低技能劳动者。在中国各地,高素质的非洲商人和学生依然抱怨从善意的无知到公然的种族歧视等种种遭遇。
康雯颖(温巴伊·卡杰塞)是津巴布韦人,在中国取得硕士学位,后来成为央视英语新闻节目的第一位非裔女主播。她表示,要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很难,“有时候我会真的很恼火,因为如果我想在公园里跑跑步,身后会跟一大群人。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会把孩子举起来对着我指指点点。天天遇到这种事儿,让人难以忍受”。
还有些人对此另有一番看法。到香港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肯尼亚人埃里克·科莫洛宣称:“这种关注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他认为“种族紧张关系”在中国各地依然十分普遍。他说,前不久在上海的机场,虽然他手续齐全地通过了安检,却还是被安保人员扣留。“他们根本不向我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反复查看我的护照,还叫来警察,”他说,“我们一共有两名黑人被扣。”
但像科莫洛这样的留学生正是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希望借以增进相互了解的渠道。中国在非洲的顶尖大学支持建立了37所孔子学院讲授中文和东方文化。同时,约1.2万非洲人在中国政府的资助下到中国留学,而且这个行动的步伐在加快。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2013年至2015年,短期职业培训专业将招收3万名非洲留学生,大专院校将招收1.8万名非洲留学生。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肯尼思·金表示,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断增加非洲年轻学子全额奖学金名额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西方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只会剥削非洲、攫取土地、自带劳动力、中方不搞培训。但他们提供的培训真的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联系非常重要,”他说。
许多到过中国的非洲学生在回国时都满心希望帮助在中非之间搭建桥梁。耶鲁大学学生扎哈拉·巴伊蒂曾在北京留学一年进修中文,她便是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她期待在回到加纳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技能,在加纳,当地人和中国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一触即发。
“误解和文化障碍方面的问题很多,双方签订的商业合同有许多不规范之处,”巴伊蒂说,“我希望在司法体系或政策领域工作,尽力缓和中非关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