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牙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外媒称,奥巴马24日在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时辩解称,美国的监视计划是为国家安全而不是为商业利益服务。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3月24日报道,数天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攻击中国华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的消息传了出来。奥巴马经常抱怨中国公司进行企业间谍和窃取知识产权的活动,而国家安全局外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所揭露的情况似乎让奥巴马的说法变得站不住脚。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说,习近平提到了《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所报道的这件事。罗兹说,奥巴马反驳说,“美国没有为获取商业利益参与间谍活动”,美国认为“以国家安全为目的和以商业为目的的情报活动有明显的区别”。
彭博社网站3月25日报道称,奥巴马24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他试图鼓励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批评俄罗斯,习近平则就美国攻入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服务器的报道向奥巴马施压。
乌克兰危机变成了这次会谈的焦点。
路透社3月24日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告诉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希望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
罗兹说:“总体而言,美国更愿意行动起来,采取实行制裁等积极的惩罚性措施。”这表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5日刊发文章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率家人仍在中国开展“柔性外交”,奥巴马又在荷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中美关系似乎迎来一个近年少见的“蜜月期”,但突然冒出的乌克兰问题可能使这次中美元首会晤多少有些攻守易势。
报道认为,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引发美俄新一轮对抗危机的阴影下,奥巴马恐怕很难保持以往美国总统会见中国领导人时的心理优势,而习近平则会拥有更多的自信。乌克兰乱局让中国在同美俄打交道时有了更多筹码,暂时成为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最有利的一方。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博弈很难在短期内画上句号。换句话说,中国还有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去拓展自己的“美俄再平衡”战略。
奥巴马和普京当然知道中国不会在二者之间轻易选边站。但美俄都无法忽略中国在乌克兰问题、尤其是美俄争斗中的重要作用,只能尽量拉住中国不要倒向对方。
报道称,美俄对峙显然有利于中国缓解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美国是否会因乌克兰危机而重新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其意在制衡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外界观察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一个重点。
报道认为,从这个角度上说,乌克兰危机造成的美俄对抗,不仅为中国处理中美、中俄关系平添了几分主动,还间接增强了中国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