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和韩国的领导人都在欧洲访问。一方面欧洲离不开中韩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在巧妙利用日本与中韩因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立所吸引的关注。法国仍打算按计划向俄罗斯出售直升机航母。比起理念来,老辣的欧洲外交更重视眼前实惠。
日本《朝日新闻》3月28日报道说,法国总统奥朗德26日与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举行了会谈,并多次强调两国友好关系。
在习主席访法期间,据说两国达成了50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空客公司获得的70架飞机订单。奥朗德给出的数字是180亿欧元的经济成果,并表示“这将带动更多就业”。
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中国的巨大市场和资本“引德英法三国竞折腰”。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3月28日报道称,为了避免被排除在拥有13亿多人的市场外,法国不希望刺激中国。这种情况在欧洲各国都是一样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2年与达赖喇嘛举行了会谈,但由于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修正了轨道。2013年底,卡梅伦率领了约100名经济界人士访华,在核电站和高速铁路等领域推进了合作。
习近平自28日起将访问德国。除了在柏林举行首脑会谈之外,还将访问杜塞尔多夫,并计划与经济界人士交流。最近,中国企业收购具有技术实力的德国中小企业的案例很多,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存在感正在增强。
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第一任期也会见了达赖喇嘛,但之后则一直尽量避免刺激中国。中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在对欧关系方面正逐步获得优势地位。
法国89街网站3月27日刊文称,为何法国为习近平铺下红毯,而对普京实施制裁?第一层次的回答通过一个数字显而易见:习近平访问期间签下180亿欧元合同。
同密特朗时代可以毫无顾忌地公开捍卫价值观相比,现在仿佛出现倒退。但是,世界已经改变,力量对比也出现变更。而从某些角度看,这并不糟糕。自身就存有阴影的西方国家展现“人权主义”的姿态也多少显得有些虚伪。
文章称,普京并不是因为俄罗斯内部事务而受到欧洲和美国的制裁,而是因为他对克里米亚的态度违背国际规则。在这个并非真正单极化(美国不再有能力也不再想要)而还未真正多极化的世界,寻求和解以避免冲突并不靠尊重人权。
文章称,在维护人权问题上,世界也在改变。不要抱以幻想,中国不会因为奥朗德或者别的任何西方领导人的公开要求而改变。原因不仅在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有能力说“不”。中国改变首先因为中国社会在改变。得益于互联网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公民在生态环境方面有所追求,厌恶腐败,希望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文章认为,那个西方人认为可以将自身法则凌驾于其他地区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与其为失去这样的世界哀叹,倒不如现在思考一种对待中国或俄罗斯的新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