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4年2月17日,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坐在教室,迎接新学期第一课。新华社发(刘东岳摄)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政府正着手制定一项新措施,以努力弱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努力过去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父母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有着13.5亿人口的国家会被落下,在这里进入顶级学校和找到好工作的竞争十分激烈。
据合众国际社3月28日报道,北京的10岁女孩程欣雨(音)周一晚上上数学辅导班,周二晚上学书法,然后是英语。周六她还要学习为初中入学考试做准备的课程。现在她正考虑再上个小提琴的课外班。
报道称,欣雨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在中国并不算特别,在这里上补习班和课外辅导班非常普遍。尽管中国学生在国际标准化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许多父母、学生、老师、甚至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一致认为,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傅清(音)现在是北京一家著名补习学校的老师。他说:“父母们不能冒不顾未来的风险去追求孩子童年的幸福,尽管他们看到孩子受罪也很心疼。”
据悉,中国四家顶级培训机构——新东方、好未来、安博和学大教育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在中国80个大中城市有超过1000个培训中心。
报道称,对学习的强调明显带来了好处。2013年12月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测试结果显示,上海15岁学生的成绩在65个国家的学生中名列第一。
然而,这个项目也显示,上海学生每周花在家庭作业和补习班上的时间是参与评估的国家中最多的。
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制定一项计划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一项拟议中的措施透露,小学不应当再提供课外补习班,尽管这一草案没有提出如何挑战势力强大、获利颇丰的培训中心。政府就此计划征求了家长们的意见,并将之公布。
欣雨的妈妈葛霞(音)似乎对这一努力并不太感兴趣。她说:“好中学和差中学两极分化严重。只要政府不发布从根本上改革这种两极分化局面的政策,只是宣称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就没有任何用处。”她的女儿仍然在上课外班。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说,中国教育在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上面临巨大压力。她说:“这事实上是个人的问题。有些人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绝大多数人希望追求这一目标,而教育资源又没有相应增加时,教育上的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刘云杉还说,她对课外班的态度中立,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现年10岁的约翰·席(音)每周要上数学和英语两个补习班,但他对纸飞机和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当妈妈走开的时候,他小声说:“我根本不喜欢上课外班。我妈妈逼着我上这些课。”
约翰·席的妈妈高芳(音)说:“我想让他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多数父母都抱有同样的观点。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刘云杉说,不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口号,这其实是补习学校提出的一个口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