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王毅(右一)与拉夫罗夫(左二)在北京举行会谈。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德国媒体称,不喜欢在国际冲突中表态和采取行动的中国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中突然受到追捧。14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北京表明了德国和欧洲的立场,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将到访北京,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4月14日报道称,中国一直以来避免在乌克兰冲突中明确立场,但人们知道中国当局也对俄罗斯的做法不满,担心局势升级。施泰因迈尔说,中德两国都认为随意改变国界是危险的先例。
报道称,中国外长王毅并未对施泰因迈尔的评论作出回应,而是在回答中依旧保持中国外交为人熟知的表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负责任的立场。乌克兰问题发展到今天,“有非常复杂的历史经纬”,只有这句话暗示,中方在这里为意见分歧留下了后门。
报道认为,实际上,北京认为“吞并”克里米亚是一个危险事件,中国的一些地区可能从中受到鼓舞。因此,中国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公投。但它也不会激怒俄罗斯。对俄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特别是当其将矛头指向美国时。
但中国也希望与乌克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大力赞成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西方外交官说,中国与德国的立场其实非常接近。中方建议尽快设立国际协调机制,讨论政治解决的各种途径直至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各方均不采取激化局势的行动等。
据俄塔社4月15日报道,中国外长王毅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后表示,中国不希望乌克兰局势持续不稳定。
报道称,王毅指出,中方不愿看到乌克兰国内局势继续动荡。中方认为,要妥善解决问题,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中方从一开始就呼吁各方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来寻求政治解决。
拉夫罗夫在会谈结束后表示,基辅企图拉联合国参与乌克兰东南部局势之举是不可接受的。他还说,乌方提议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还指责俄罗斯操纵这些行动。这意味着乌克兰不承认本国民众有表达自身意愿和抗议违法行为的权利。
拉夫罗夫驳斥了俄罗斯企图破坏日内瓦乌克兰问题四方会谈的说法,呼吁不要相信这些与事实不符的传言。同时,他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客观而审慎的立场表示感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