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购房者在河北涿州市某楼盘销售中心查看住宅沙盘。据房产销售人员介绍,来自北京的顾客占到八成左右。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4月22日刊发题为《中国的选择》的署名文章,作者系美国史密斯学院教授丹尼尔·加德纳。文章说,中国经济希望摆脱对各种廉价电子产品、服装、玩具、饰品等出口贸易的依赖,应该让中国人自己消费,让他们使用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在文中称,愿意接受这样的假设,即城镇居民的增加意味着消费增加,国内消费——尤其是高价值产品——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毕竟在1982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只占20.6%;随着城镇人口增至现在的53.7%,经济出现巨大增长。
文章说,农业人口转移计划对国内消费来说是好消息,但是对环境来说不是好兆头。中国的环境已经因30年的城镇化和消费的增加而伤痕累累。
文章认为,确保环境保护有许多措施,但是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政府应该规划更加密集的城市,而不是不断扩张的城市。近年来,城镇化的加速已经转变成城市扩张:发展远离市中心的郊区。这些郊区都是住宅,配套设施很少。居民要满足大部分需求都必须赶到市中心。这意味着更多轿车、更多道路和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拥堵加剧。而城市更加密集可以使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更有效,废弃物和废水的管理得到改善,并减少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密集化还可以减少对中国越来越紧缺的耕地的侵蚀。
政府应该征收地方物业税。如今,地方政府没有自己的收入基础。这促使寻求资金的地方官员获取辖区内的土地。官员们以低价补偿土地所有者,然后高价卖给开发商以获取巨额利润。地方物业税可以带来更加稳定的收入。这不仅可以阻止地方政府获取土地,也可以使它们更加慎重、更加从环境角度关注不断发展的城市的需求。
文章还说,中国政府必须改变对地方官员的评价标准。现在,官员的升职和降级都取决于这些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业绩和对全国GDP的贡献。但是,如果中国的空气、水和土壤要从新城镇化的过程中得以幸存,中央政府就必须明确指出,在官员的业绩评价中,环境保护至少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地方官员才会改变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策。
此外,也许最迫切的就是,中国必须实行结构性改革。现在,中国没有真正有权监督和强制执行环保政策和规定的中央监督机构或机制。监督的责任由国务院的多个部门分担,这些部门往往有不同的计划和目标。
文章称,北京应该赋予环保部足够的权力和资源,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全国环境保护机构。
文章认为,雄心勃勃的迁移计划主要旨在通过扩大城市中产阶级来发展经济。但是只有当它能带来所期望的经济利益,并且不使环境遭受更严重的、不可弥补的损害时,这项计划才是成功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