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印度媒体称,6月28日,印度副总统哈米德·安萨里将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缅甸总统吴登盛一道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在中国崛起引发邻国焦虑之际,中国赋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意义。
据《印度教徒报》网站6月24日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理念是1954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中印有关西藏的协定中首次提出的,后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广为流传。
尽管很多印度人都不再记得五项原则的内容,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支柱,在北京与各国处理外交事务时被屡屡提及。
报道称,今天,在中国崛起引发邻国焦虑之际,中国抓住五项原则重新打造外交政策。上个月,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地区峰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的“亚洲安全观”。而其理念的核心内容无非是一个稍加修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资料图片:2014年6月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国驻印度大使魏苇(右)、缅甸驻印度大使吴昂钦梭(左)及印度外秘苏嘉塔·辛格共同出席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活动。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习近平在该讲话中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益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
报道称,由于中国与越南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因领土问题再次造成局势紧张,习近平的讲话被视为打消邻国疑虑之举。随着中国推出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习近平的这一“安全观”尤其强调经济融合,誓言将增加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并推进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
而习近平提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暗含着对中国主要对手美国的批评——北京方面曾批评美国通过“亚洲再平衡”战略“煽动”有关国家陷入纠纷。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并引用谚语警告称,“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资料图片:2014年6月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国驻印度大使魏苇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问题学者赵干城认为,鉴于当前亚洲的安全现实和习近平所提出的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有了新的意义。
赵干城说:“我们认为亚洲事务应当由亚洲人来处理,看看阿富汗、伊拉克和亚洲其他地方吧。这些国家冲突频仍或多或少都有外部势力干涉的因素。外部势力发挥的作用非常消极。”他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会为这一“亚洲模式”提供一片“试验田”。
报道称,而批评者则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一样都已在巨变的世界中失去意义。尤其在涉及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时中方的“互不干涉内政”等理念往往不免主观,而近期领土纠纷骤然升级则削弱了这一主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