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 美报称,在上海做农民工是什么滋味?从政府主办的一场诗歌大赛中可略窥一二。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6日报道,在近日揭晓获奖名单的比赛中,农民工用诗歌赞美“劳动美”和“中国梦”——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个说法如今在城市广告牌和官方讲话中随处可见。农民工写诗诵诗大赛是上海首次举办的这类活动,主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政府机构。
资料图片:上海夜景
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说,有些诗歌的语言非常积极向上,比如有两首获奖作品的题目是《上海的美好记忆》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组委会将向获奖者颁发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金。另有一篇极具爱国主义色彩的诗稿赞扬了工人能忍受“辱骂和委屈”,宣告“中国工人,加油!/你们是最伟大的社会功臣”。
但也有一些作品令人心酸。
电力公司工人班美茜(音)在诗中写道:“我们终日与一台台机器称兄道弟/加班,加班,无休止地加班/我们的爸妈今年六十大寿/我们不能请假,不能回去庆祝。”这首诗还提到农民工子女的艰辛生活,一些孩子不会叫“爸爸妈妈”,因为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
有的农民工以比较开明的方式诠释了他们面临的其他挑战。一名工人列举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不到的东西,包括像城里孩子那样上公立学校。
资料图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1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在北京录制。
42岁的获奖者许仲(音)表示,上海帮助点燃了他的想象力。他说:“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不重要,心态是你自己的。”许仲十多年前来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浦东当建筑工人。他自学文学的方式是读书,他仍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但现在负责撰写营销材料。
许仲的家乡在江苏,儿子目前在南京的一所大学读工商管理。他的“中国梦”就是支持儿子的学业。他说,在上海的工作机会是他的力量源泉。他写道:“上海的美丽,消减了我们的暗淡与沧桑/上海的阳光,给了我们反复铭记的光亮。”